台廠搶進武漢 掌握大陸內需市場心臟地帶
拓墣產業研究所上海子公司總經理李大衛表示,鴻海與冠捷兩大電子企業選擇扎根武漢,與中國大陸從世界工廠轉變成為世界市場的客觀趨勢有關。拓墣認為,台灣電子終端產品業者於大陸設廠,除生產和成本因素考量外,設廠地點的內銷物流能力已成為選址的重要因素。而位居華中地區要衝的武漢,坐擁四通八達的交通與銷售渠道優勢,近年更逐步提高出口物流與海關通關效率,對於兼具出口與內銷需求的業者極具吸引力。國際大廠深耕武漢,展現出提早掌握中國大陸內需市場心臟地帶的強烈企圖!
出口瓶頸打通 全球生產能量匯集
拓墣指出,要在幅員遼闊的中國大陸建立生產基地,評估因素不外乎城市地理位置、交通與基礎建設、人力資源、政策導向等外部環境條件。武漢素有「九省通衢」之稱,不僅是六大鐵路樞紐之一,也將成為中國高速鐵路的黃金交會點,由武漢乘高鐵到上海、北京、成都、西安、廣州,都可在四小時內抵達。而武漢位於長江與漢江匯流點,是中國大陸內河第一大港,年吞吐量高達7,000萬噸,2015年以前還將建成長江中游最大的集裝箱運輸樞紐港。
此外,2007年10月武漢東湖開發區正式開立海關,與上海、南京等地海關建立通關關係,並設有2萬3千平方公尺的保稅倉,提供駐地報關服務。另東湖已獲批准建設東湖綜合保稅區,整合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可進行國際中轉、配送、採購、轉口貿易和出口加工等業務。打通出口能力瓶頸之後的武漢,配合約較沿海省份低1/3的薪資水平等優勢,自然而然吸引了世界級的生產能量朝向武漢集中。
研發技冠群雄 資源寶庫亟待開發
除優越交通位置及物流出口效率外,武漢勞動人才素質也相當優良。武漢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數量,與北京、上海、西安同列第一梯隊。單是武漢東湖開發區一地,就有高等院校42所,教育部屬高校占大陸1/10,還有職業技術學校23所,國家與省部級科研院所56間,為中國大陸第二大智力密集區域。
人文薈萃的武漢,囊括了中國大陸科技行業的許多第一,如第一根光纖與第一個光傳輸系統,以及第一台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雷射電視,皆誕生於此。因此,拓墣認為對於善於將科技成果產業化的台灣企業,武漢東湖高新區的科技研發資源,確實是一個極待開發的寶庫。
解讀大廠策略 搶先布局市場核心
從產業發展現況分析,鋼鐵、汽車、石化與光電子資訊等武漢四大支柱產業,實力同樣不容小覷。例如中國大陸排名第四的武漢鋼鐵集團公司,中國大陸排名第三的東風汽車公司,以及中國大陸第一、世界第二的長飛光纖光纜公司,和中國大陸第一、世界第六的有源光器件企業 — 武漢電信器件公司皆設廠於此。在IC製造和TFT面板廠方面,武漢有華中地區第一座65nm製程的12吋晶圓廠武漢新芯積體電路公司,以及4.5代面板廠天馬微電子公司。此外,武漢同時也是中國大陸最大的雷射設備生產聚集地。
而來自台灣,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的平面顯示器製造商 — 冠捷科技集團,其武漢基地以後來居上之勢,躍居為該公司中國營運重鎮。隨著富士康在東湖開發區產能的逐步提升,武漢也將出現世界最大的桌上型電腦生產基地。
可以預期的是,一旦有更多台灣電子企業了解冠捷、鴻海兩大集團布局武漢的意義之後,將跟隨此一大潮流陸續進駐武漢。拓墣認為,五至十年後武漢將成為同時具備中國大陸製造與內銷能力的核心基地。而對於有能力運用武漢高校與科研機構自主創新資源的台灣企業,武漢還可能從中國大陸「製造基地」躍昇為「智造基地」。